虔心懺己業,慈悲利眾生!靈鷲山4月3日至6日啟建第3場水陸先修《梁皇寶懺》法會,嘉義中心邀請寶祥法師主講「從懺悔到重生--《梁皇寶懺》奧義」講座,引導大眾從經典中尋找心靈解方,體悟懺悔的智慧與轉化力量。法師生動闡述經典的歷史背景與懺悔法門,結合佛典公案引導大眾真切懺悔,發願、回向,升起慈悲心與菩提願,讓修行不僅止於誦讀經文,更能落實於日常生活。
靈鷲山開山住持
心道法師曾說:「懺悔,就是如實地面對自己,面對內在的種種問題,發自內心虔誠懺除悔過,將內心完全放下得到舒服。當我們常常懺悔,將內心不好的記憶,也就是垢物,一一懺除,之後心就會開闊,福氣就可以流進來。」
懺法是心的明鏡 拜懺與諸佛相應
古德云「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拜懺,正是與佛法深刻契合的修行方式。何謂懺悔?法師解說《六祖壇經》與《摩訶止觀》對懺悔的詮釋:「懺」是懺其前愆、惡業盡懺、永不復起、陳露先惡;「悔」是悔其後過、未來惡業、絕不再造、改往修來。懺悔並非僅止於表面,而是要深觀自心,將惡業的根本從念頭中拔除。
《梁皇寶懺》流傳至今千餘年,法師說,中國懺法起源於晉代,風氣盛行於南北朝。當時梁武帝為了超度夫人郗氏,廣集諸佛經典,延請誌公禪師等高僧整理成10卷懺文,推行佛法並廣建寺廟。《梁皇寶懺》是教導世人發菩提心、修慈悲行的懺法寶典,有「懺法之王」之稱,功德利益不可思議。
虔誠懺悔業力可轉 心靈重生利益眾生
「定業如何轉?生命如何重生?」法師在講座中提問引發大家熱烈討論,法師說,懺悔,是轉變業果的關鍵,是清洗貪瞋癡的妙法、解開因果的鑰匙,當心念轉變,因果關係也隨之轉化,透過懺法照見自心,讓內心如明鏡般清淨。
法師說,向過去的自己懺悔,更是與當下的自己和解,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讓生命淨化和重生,更要將懺法融人生活的每個瞬間,讓懺悔成為日常修行實踐。此外,在懺悔中修慈悲,它是超越因果糾纏的智慧法門,會超越好壞、是非、對錯的執著,從現在起,真誠懺悔,發願不再造新業,廣結善緣, 業報也會逐步轉化。
信眾體會因果 分享懺悔 帶來生命轉機
講座交流讓現場信眾分享生命故事經歷。包括:曾經透過懺悔或修行,轉變自己生命中的困境;誠心懺悔和善行幫助個人減輕業報;透過懺悔與他人、自己和解進而轉化內心。
陳怡瑄師姐病中透過禮懺《梁皇寶懺》,和病障冤親債主和解。前年,重大疾病的考驗宛如一記重擊,讓她的人生陷入風暴。她在
水陸法會體會因果,體悟疾病並非無端發生,而是累世因果的顯現,因而升起深刻的懺悔心,也開啟她跟《梁皇寶懺》的因緣。
透過懇切懺悔,日日禮懺,發願轉化業力,勇敢面對所有的考驗,拖著虛脫的身體,用最大的力氣跟誠心,真誠拜完每一拜,在一次又一次懺悔中,生命得以重生。
嘉義中心監院寶曜法師勉勵大眾時常反思至誠懺悔,懺除今生和宿世以來,因無明結下不善的緣,把心打掃乾淨,照見過去的業習,只要誠心懺悔,發願修持,轉念向善,才能增上更多的福德,開啟智慧人生。
文/柯玫如
圖/嘉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