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第一堂課>修持觀音菩薩法門的信心
壹、信願行的意義
修學佛法的道路,基本上是離不開「信、願、行」,也就是深信、發願、力行。
這又稱為往生淨土的「三資糧」,什麼是資糧?資糧好比我們要出遠門,必須準備一些食物、用品等必需品。其實,不只往生淨土,修行佛法想要得到解脫,這三個一樣重要。以下,讓我們來分別談一談信、願、行。
貳、信
一、甚麼是信?
1.信的重要性。
在《華嚴經》中有提到「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斷除疑網出愛流,開示涅槃無上道」。這裡說明「信」的重要性,信是我們修道的根本、也是一切功德之母,從對佛法的信心中可以培養出一切解脫的善行,最後到達遠離煩惱執著、證悟涅槃。所以『信』就是修學佛法的根,修學者從初發心到成佛,都不能離開這項根本。
2.什麼是信?
那麼,什麼是信?
《成唯識論》裏說:「云何為信?於實德能深忍樂欲,心淨為性。」,這裡提到的實德能就是信的基本三要素:信實有、信有德、信有能。
以修觀音法門來說,首先,信實有,就是我們要相信真的有觀世音菩薩存在。
在來,信有德,對觀世音菩薩的種種德行深信不疑,祂是慈悲的,祂發願要救助我們這些苦難的眾生,讓我們遠離恐懼、憂愁,祂過去已經成佛,但是因為憐憫我們的關係,所以倒駕慈航再來這,來救度我們。我們對祂的德行深深感到尊敬。
第三,信有能,這個「能」不是指佛菩薩的能力,而是指我們自己。我們跟隨觀世音的教導,去修行、去做種種世間與出世間的善法,這樣慢慢的修行就一定能夠修到解脫成就。
所以修行要從信實有、信有德、信有能來確定我們是否對佛菩薩具足信心。
二、信的階段
我們常常聽到很多人說他相信佛菩薩,但是要他沒有任何疑惑的用修行去面對一切的生活,就會有問題了。事實上,除了像佛陀或一些高僧大德外,因為他們過去就修了很多生,往往一聽到一個法門就深信不疑的去修行,甚至可以犧牲自己在所不惜。絕大部分的人信心會隨著修行的過程而有不同。這樣的信心,大約可分成兩個階段:信心剛升起與信心具足力量。前面我們稱為信根,而後面我們就叫他信力的階段。
《雜阿含經》:「何等為『信根』?若聖弟子,於如來發菩提心,所得淨信心,是名『信根』。」,也就是深信三寶、四聖諦理,並且發菩提心所得的清淨信心。「信力」是指信根慢慢增長、能破疑惑、破諸邪信、以及破煩惱,《龍藏、雜阿含》「於如來所起信心,深入堅固,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及餘同法所不能壞,是名『信力』。」,就像是一棵樹,「信根」就是樹的根苗,當開始有信心的時候,樹開始發芽長根。而修行是滋養信根的來源,隨著修行的深入,在這樣的基礎上不斷的茁壯成長,最後成為大樹,能遮風避雨,這就是「信力」的階段,這個信的力量能破除各種迷惑、煩惱等等障礙,堅持到底決不動搖對佛法的信心,故最終能夠成就道業。
三、信要注意的事:
所謂「有信無智,增長愚癡」。這也就是正信與迷信的差別了,信心要信得有智慧才是正信。怎樣才能信的有智慧呢?
首先,除了對佛菩薩有了信心還要深刻的去了解祂所說的道理,用深入的理解後來加深信心。過去佛陀教導他們的弟子,常常告誡他們,不能只相信佛所說的,更要進一步去想清楚祂所說的法,如果有不了解的地方,一定要提出疑問,這樣才是真正的信仰佛陀。
再來,修學佛法以學習佛菩薩的解脫智慧為主,不要一味的追求神通感應,或急速的效果,如此這樣的信心是含著自己的貪嗔癡,是有雜質的信,不是真信。
最後,當修行當中對於違反佛法基本精神,比如戒律的遵守,如果要我們去做犯戒的事情就要提出疑問了。
如此,這樣的信心才是正信,也是能夠帶我們脫離苦海到達彼岸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