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給您聽

生平簡介

心道師父

1948年出生於滇緬邊境臘戌省的赤貧農村,4歲時因為戰亂而與家人失散而成為孤兒,童年顛沛流離,9歲就被滇緬游擊隊收容,成為年紀最小的童兵,隨軍隊出入烽火,經歷槍林彈雨與生離死別,對生死疑惑難解,直到一日目睹阿羅漢飛越潭面的聖跡,遂埋下日後以修證為志業的決心。

13歲隨軍隊撤退來到台灣才正式開始就學,15歲初聞觀世音菩薩聖號,感動不已,開始茹素打坐,並於臂腹刺上「悟性報觀音」、「吾不成佛誓不休」、「真如度眾生」立誓救度世間苦難。25歲剃度出家後,體驗世間最幽隱不堪的塚間修,矢志修證,了脫生死,覺悟本來,頭陀行腳十餘年。於福隆山上斷食閉關兩年餘,深刻體悟成佛唯有度盡眾生,方證菩提。

1983年心道法師於台灣東北角創建靈鷲山無生道場,一路從苦行到菩薩道,本著南傳、漢傳、藏傳都是佛陀的法教,也都是成佛之道的信念接引大眾,並以慈悲與禪為宗風,展開弘法度生的佛行志業。心道法師傳承臨濟宗本煥老和尚以及星雲大師之法脈,也得緬甸國師烏郭達剌尊者授南傳法嗣;同時也獲藏傳寧瑪噶陀派莫札法王認證為噶陀虹光身成就「確吉多傑」之轉世,並授予「巴吉多傑」(吉祥金剛)法號,並由毘盧仁波切授與寧瑪噶陀派完整教法。心道法師得傳三乘法要,融合三乘法教,也奠定靈鷲山三乘法脈的傳承。

1991年擘劃籌建世界宗教博物館,於2001年11月9日正式開館,成為推動跨宗教對話與交流的平臺;2002年獲得聯合國非營利組織與教科文組織之肯定,創設「愛與和平地球家」國際公益和平組織(Global Family for Love and Peace簡稱GFLP),以愛與和平為宗旨,推動跨界交流合作,啟動一系列回佛對談,至今已在全球11個國家舉辦過16場對談,包括:2002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2002年馬來西亞、2002年印尼、2003年法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4年伊朗、2004年西班牙、2005年摩洛哥、2006年中國北京、2008年台北政治大學、2008年紐約聯合國總部、2009年澳大利亞、2010年印度拉達克、2012年印尼雅加達、2015年美國鹽湖城、2016年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第一屆青年回佛對談、2017年台北靈鷲山與梵諦岡宗教交談委員會合辦第六屆佛教徒與基督徒對話國際研討會等,皆為國際上紛亂的宗教問題主持維和運動。

2002年心道法師在緬甸舉辦第一屆供萬僧法會,同年「靈鷲山緬甸禪修中心」舉行破土儀式。緬甸供萬僧法會至今18年不曾間斷,每年吸引來自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地的信眾組成朝聖團,跟隨心道法師滙集到緬甸佛國,供養上萬名僧侶四種基本資具:衣服、飲食、醫藥與臥具,是佛教弟子聚集福德資糧的機會,現已成為靈鷲山年度大事之一。2019年12月2日至9日是第十八屆緬甸供萬僧法會,高齡89歲的緬甸國家僧伽委員會國師帕摩鳩摩羅也特別前來參加供僧儀式,靈鷲山佛教教團代表凈念法師與蔣世敏居士為中央僧伽委員會長老醫藥基金捐獻。

2006年,GFLP與聯合國兒童福利聯盟以及緬甸當地NPO組織合作一項調查報告,發現鄉村人口中百分之七十五生活在貧窮線以下,而其中五歲以下的緬甸幼童,每四個就有一個營養不良。半年之後,GFLP 與聯合國兒福聯盟展開第一個「大雨托兒所」計劃,在雨季農忙時,讓農村幼童可以在新建的草寮裡得到基本的飲食、教養陪伴、遊戲和醫療衛生照顧。五歲以下的孩子,一星期七天都由托兒所照料,每周末還有醫療團隊訪視,每天有兩餐可以喝到牛奶、吃到熱食,在健康和智能上都得到較好的改善與成長。

同年,位於緬甸北部撣北省弄曼鄉的環保農場開始進行實地種植,這是靈鷲山「愛與和平地球家」(GFLP)於緬甸教育計畫中的重要一環,希望透過環保農業,在不與民爭利的前提下,提供弱勢農民就業機會,從基礎農業的土質改良做起,同時進行有機堆肥及液態酵素肥製作、種植豆科的綠肥、微生物改良土質等。弄曼農場強調務實、人本以及自我引導,不任意擷取大自然資源,致力於高經濟價值作物的培育以及維持農場水土的永續經營,讓農民學習有機栽培方式的生產技術與技能,生產有機精油岩蘭草、香茅、茉莉、玫瑰等,並以公平交易獲得最好的收益,農民生活也不再受到層層剝削,這就是對地球友善的最好示範。

其中,作為首期計畫的緬甸弄曼沙彌學院已經於2016年開始營運,以教養緬北失學孤兒為主,配合當地政府教育制度,除了學習世學課程,培養學子的生活技能,同時也開設佛學課程,培育成為傳遞愛與和平的種子。在教學規畫上,以佛法修習為中心主軸(早課、晚課、巴利文學習、佛法概論),並以緬文、中文、英文三種語言,進行基礎教育(語文、數學、自然、歷史、地理等),再配合社團活動(體育、音樂、書法、園藝等)增進各項才藝和團體生活能力;生活作息則由比丘帶領,做最貼近的嚴格規範;在教學方法上,則以特殊教育的理念,因材施教;並以活潑生動的教學,帶動學習效率。希望小沙彌能在此教學氛圍,以及生活學習中,成為有修為、有正念、有學識、有遠觀的國際弘法大師。

心道法師在緬甸深耕慈善與教育之外,2013年更於靈鷲山緬甸法成就寺國際禪修中心舉辦第一屆南傳短期出家修道會,至今7年不斷,參加人數一年比一年踴躍。2019年11月17日至25日是第七屆南傳短期出家修道會,由緬甸巴利大學校長鳩摩羅尊者、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共同為新戒子尊證,儀式莊嚴殊勝。

淨化個人身心要靠精進修行,而地球的災變該如何抵禦呢?2008年納吉斯風災重創緬甸,除了嚴重傷亡,數十萬人缺乏安全飲水,食物及醫藥品更是嚴重匱乏。心道法師立即啟動救難機制,率先捐出20萬美金,並組成專業救援團隊直接進入緬甸災區協助,此外,也連續多年組成國際志工醫療團隊,前往緬甸偏鄉提供義診及衛生教育。急速升溫的地球正在遭受浩劫,推動和平與環境保護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事。為了讓地球有長遠而重大的改變,個人和小群體必須去影響大群體,最後去影響最大的群體──全人類。

為此,心道法師正在籌建一所為地球而蓋的大學──生命和平大學,這個工程最為浩大、經費最為可觀、對地球人類最為重要的志業,心道法師也同樣選擇在緬甸實現,要延續世界宗教博物館「尊重、包容、博愛」的精神,推動「愛地球、愛和平」理念、促進地球永續發展以及培育和平種子,教學以禪為核心,以佛法靈性教育為骨幹,在靈性生態觀的基礎上,以跨學科的科技整合方法,建構全新整合向度的課程,招收世界各地的菁英人才,培養學生具有愛與和平的多元世界觀,成為推動地球永續、人類永續的推手,以靈性教育、生態教育、科技創新做為轉換地球危機的三大途徑,其中,靈性教育便是以懺悔跟禪修產生安定的能量場,讓自己康復也讓地球康復,靈性修持能產生生態自覺,從而珍惜環境、心變細緻,感受到美,回到神聖性,就是靈性的感覺。

生命和平大學就是要培育出全球愛地球的菁英與僧侶,讓他們回到各自領域引領環保愛地球的行動,目前生命和平大學已取得佛教大學執照。心道法師說:「生命和平大學就是生態大學,生態環境是共生的,相依共濟的,如何把相依共生的生態研究徹底,讓大家瞭解這個事實,人類是相依共存、相濟共生,跟生態是一樣的,人類要想彼此不毀滅,互相得到利益,就必須保護生態,讓它們共生,這個生態永恆的原則是我們必然的走向,也是自然的走向,生命和平大學就是要找到生態的問題,然後來解決這個問題。」

2019年生命和平大學計畫的冬季實驗學校課程在仰光正式展開,來自14個國家45位師生齊聚緬甸,共同進行科學、人類學、哲學、神經心理學、生態經濟學等科目廣泛的大堂課程以及小組討論,目的要造福地球,以宗教來覺醒人心的良善循環,再以人心來改變地球磁場,恢復自然生態,讓靈性關懷與專業學術能夠結合,共同建立一套人類社會的相依共存法則。

冬季課程是生命和平大學的前哨站,2020年的冬季課程邀請14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參與,從各類科技連結到生態,再延伸到生態應用,要討論出生態與科技兩者之間的善治關係,讓生態永續、地球平安,不是只有理論,而是要用科技讓生態更好,要從研究面到達應用面。心道法師呼籲人們建立地球生態倫理並努力維持,他急切地想要喚醒人們的認知,人與環境是彼此連結的,美好的世界要靠大家共同創造,覺醒,從來不會太遲,只要你我願意開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