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1
教育
讀給您聽

生命和平大學開工典禮揭示願景 國師祝福 緬政府肯定

靈鷲山生命和平大學5月於緬甸勃固舉行開工灑淨祈福典禮,18位高僧大德蒞臨祝福,包括:緬甸巴丹達・桑蒂瑪畢萬薩國師、高齡97歲的國家指導長老大師勃固苗瑪佛學院院長巴丹達・崗那瑪、勃固市 吉卡溫佛學院指導長老大師巴丹達・尼雅坍瑪畢萬薩、國家中央僧伽委員會 副主席密鐵拉大師巴丹達・郭威達及和其他著名寺院高僧。當地居民及護法信眾亦到場共襄盛舉,近百人共同見證這莊嚴的時刻。

巴丹達・桑蒂瑪畢萬薩國師暨全體長老比丘,主持灑淨祈福儀式、唱誦經典,並由國師慈悲開示,主持滴水回向儀式。並舉行善款捐贈儀式,感謝PHONE THABAR COMPANY LIMITED CEO 吳撒尼内敦、功德主吳覺覺大德捐贈善款籌建生命和平大學第一期工程以及生命和平大學建設,護持正法久住,更多人認識佛法。最後,由靈鷲山佛教教團恆明法師與寶善法師,代表心道法師為大眾灑金雨銀雨,拋撒小額新鈔、爆米花、糖果、玉米等,象徵有福氣的人將福氣分送給他人,現場氣氛溫馨。

動土揭示新開始  吃素祈願工程圓滿

國師在灑淨儀式上以歡喜之心慈悲開示, 他說,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出生緬甸,也一直心繫緬甸。1994年,由仰光省僧伽委員會主席巴丹達郭達剌大師親授南傳三壇大戒,成為南傳佛教大和尚。自此,心道法師就一直實踐南傳佛教簡樸修行 ,恪守戒律的修行方式。他在臘戌創辦的大善園寺弄曼沙彌學院,園區內有寶殿、有戒壇、教室、宿舍等,為400多名沙彌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從2019年心道法師確定要在緬甸創辦生命和平大學,一路上遇到很多波折、挑戰,更因為全球爆發的新冠疫情,計畫一度受到延宕。 心道法師吃素修行,他的弟子及信眾也都追隨他。素食在佛教修行中被視為一種清淨身的方式,南傳佛教中也有許多著名的吃素修行者,如:達瑪亞尊者(Thamanya Sayadaw)、恭龍尊者(Kone Lone Sayadaw)等也都是以素食修行的高僧,並將他們修行的園區規定為吃素園區。

生命和平大學園區未來必是吃素修行的區域,以吃素的慈悲願力來積功德,做任何事情都會得到護法神的保佑。他呼籲大眾在生命和平大學園區內一起吃素清淨身心,可以促進個人的修行,也能營造一個和諧、和平的環境,共同積累功德。相信因吃素的慈悲願力,必能排除創辦大學的重重難關,工程如期竣工,圓滿落成。

主題區規畫完整   培育僧才  接引新緣

恆明法師則提到,生命和平大學目前規劃5大區塊:聖區、和平大學校區、和平生態區、有機農場區、靈性生態公園。聖區及和平大學校區肩負佛法傳承、接引新緣的任務,其中聖區以禪林道場為核心,提供寧靜廣闊的禪修空間,未來將不定期舉辦禪修活動,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禪修。

和平大學校區內含生命和平大學高等教育、佛教教育、技職教育3種教育形態,期盼能培育兼具國際觀、生態觀、專業技能和佛學理念的多元人才,承擔弘傳佛法的使命,未來也能成為推動緬甸發展的關鍵力量。

和平生態區位於高速公路旁,安座著和平佛、平安座佛,期望透過莊嚴法像,弘揚佛法殊勝,接引更多有緣人學佛。此外,設置生命和平大學展示區,並有主題式雕塑公園、藥草植物公園等,將靈性與宗教教育結合藝術及美學的手法啟迪思維,讓民眾在創作的世界中找得深層的觸動與啟發,感受生命和平大學的理念,體會靈性生態的意涵。

有機農場區計劃將原來已經荒廢的田地種植區,轉換為栽種高經濟價值的有機作物,並進行基本的農產品加工,推廣到各地,提高農場收入,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靈性生態公園區擁有廣袤的森林資源,地勢平緩,適合規劃為森林公園。讓人們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用五感與大地連結。

東大樹醫生參與園區規劃  期改善當地微氣候

這次特別邀請了台灣第一位女樹醫生,來自東京大學的詹鳳春博士參與生命和平大學園區規劃。詹鳳春博士擁有景觀、森林及土質規劃的專業背景,此次積極投入土壤復育的工作,從根本解決問題,改善當地的土壤質量。

根據Relay Weather(註)4月底提供的數據,緬甸Chauk地區的氣溫高達48.2度,居全世界最熱城市第1名,顯示出當地的極端高溫。恆明法師指出,隨著生命和平大學建設完成,期待能促進當地的學術與經濟發展,並改善當地的微型氣候。透過植樹增綠,引入涼爽的微風及水流並降低氣溫,緩解緬甸夏季的極端高溫,讓未來本區居民享有舒適的生活環境。

恆明法師自2016年前往緬甸籌建弄曼沙彌學院迄今多年,也見證了緬甸自2010年開放以來的變遷。期間,國際企業和大型製造商的投資,明顯強化了基礎設施,尤其網絡通信技術更有長足的進步。儘管近年來政局影響社會穩定,但緬甸教育系統正逐步得到改善,識字率顯著提升,獎學金制度也日漸完善,更多人積極申請,達到鼓勵向學的目的。 

此外,他也分享了在弄曼沙彌學院辦學經驗,以及生命和平大學在僧伽學院未來發展的規劃。為了培養具國際視野及現代化技能的僧伽人才,學院從弘法、管理、教育3大核心方向著手,在弘法部分,善用現代工具,如簡報軟體和文書處理軟體等基本技能,並能以創新弘法方式跟年輕世代接觸。

管理人才需要具備行政、財務等相關技能。而隨著教育領域的專業知識日益增多,轉化佛教術語使之通俗易懂、設計系統化和結構化的課程,甚至是組織營隊,透過更多元、活潑的方式弘揚佛法等,都是當代僧侶必須學習的專長。

法師也提到,儘管緬甸目前時局略顯動盪,但他認為,非營利機構正是應該將弘法利生的重點放在幫助貧困地區。因師父與緬甸有著深厚的故土情感,僧伽學院才能夠在這裡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開工灑淨祈福典禮圓滿落成,象徵心道法師多年的努力與堅持有了階段性的成果,來自緬甸高僧的祝福,彰顯緬甸政府支持生命和平大學計畫,以及肯定心道法師長年在當地的付出。生命和平大學園區的規劃,從培育僧才到接引新緣無不完備,也讓心道法師靈性生態的理念,有了很好的展現平台,展望未來,相信這所大學將成為孕育和平與慈悲領袖的搖籃。

文/張育寧
圖/生命和平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