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遊山海趣 新北、花蓮兒童營體驗靈性生態之美




















炎炎暑假,7月下旬,靈鷲山護法會新北A、C區和花蓮中心分別舉辦兒童學佛營和靈性生態親子營,在山海間透過豐富多彩的禪修、朝山、淨灘、賞鯨祈福活動、體驗靈性教育製作生態球的生動課程,啟迪孩子們快樂地親近自然,將佛法的智慧和熱愛和尊重生態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串起愛與靈性的生命網絡,是一趟探索心靈與靈性生態之旅和雙重盛宴。
靈鷲山新北第2屆兒童學佛營27位小三到升國一的孩子,7月20 至21日齊聚聖山寺,學習感恩和札根身好、口好、意好的三好善業。跟著新北A、C區的監院法益法師和寶林法師,還有青年團大哥哥、大姐姐體驗禪修、參訪靈鷲山開山聖殿和羅漢步道,認識植物、探索山海的寧靜和靈性生態。
法益法師告訴孩子們,生命因相同而和諧,因相異而美麗!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主張「靈性即生態;生態即靈性」,一切都是和諧共生的,人類要和自然共存共生,人人要做到「尊重萬物存在的價值,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共同成就分享的世界。」一起走在愛地球的覺醒道路上,才能達到地球平安、人類和平、多元共生,相依共存的生態和諧永續。
團隊力量 學習感恩的心和三好善業
孩子們在學習日記裡,寫下滿滿的看見和感動,很開心在陌生環境可以認識很多不同的朋友。高崎祐弦覺得破冰遊戲中的123木頭人和細胞分裂很好玩,可以感受團隊的力量。林忞萱說,禪修讓他覺得寧靜和放鬆,生活中遇到不開心的事,可以改善不好的生氣和情緒;靈鷲山的生態環境讓楊宇蓁印象深刻,可以了解很多動植物習性;莊立謙在羅漢步道學習如何保護昆蟲;許睿誼說,會試著對一棵樹說好話;上了靈性生態的課,讓吳乙蓁知道不是只有人有靈性,動植物也有的;陳郁茹和劉兆恩很開心看到開山聖殿有名的聖石和山上可愛的貓。
孩子們也在寧靜月滿的星光下,聆聽佛陀故事,學習做個快樂的小小佛教徒,徐紹齊說,學會禮佛很開心;陳品臻喜歡金佛殿,讓心很快可以定下來。從天眼門到多羅觀音的朝山體驗,炎炎夏日,孩子們汗水淋漓,劉泊承分享朝山跪在地上熱熱的,像三溫暖的烤箱,很溫暖,也讓他體會要做個慈悲善良和懂事的人。
透過淨灘活動,具體實踐愛地球的理念,也讓孩子了解海裡的垃圾,絕大多數來自海岸遊憩與日常生活。除了「撿垃圾」,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減垃圾」,從源頭減少廢棄物。最後一天在聖山寺,向小鈺老師學習認識植物以及手作蕨板植葉生態球,體驗共生最近的距離。
說走就走 串起愛與靈性的生命網絡
花蓮中心7月19日至21日舉行暑期靈性生態親子夏令營,此次營隊主題為「讓我們說走就走~串起愛與靈性的生命網絡」,活動結合靈性生態、禪修、誦經祈福、手作手珠、花藝、賞鯨祈福、探訪新城老街與跨宗教參訪行程,內容多元豐富,學員迴響熱烈。
這次親子營將近30人參加,年齡層從5歲到70多歲,有10多位普仁小太陽親子回來參加營隊。首日行前持誦《普賢行願品》,體會多元共生、和諧共存的靈性生態;也學習九分鐘禪與手作愛的串珠。第2天相見歡打氣球活動,意味為花蓮打氣加油,並持誦《藥師經》暨佛供,經云: 「若有流布此經,或復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 ,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希望用慈悲心念經安定人心,串聯人人善心、善念、善緣轉化災劫。
中午體驗吃飯禪、睡覺禪;隨後的花藝與禪課程注重環保,不用海綿且用供燈的杯子插花,展現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靈性之美;傍晚賞鯨祈福活動啟航時,眾人在船上持誦〈大悲咒〉和〈六字大明咒〉,船頭懸掛大悲旗,並以心道法師加持的大悲水撒在太平洋,希望愛心慈心和菩提心守護海洋生態及花蓮。
第3天活動特別選在新城舉行,希望進行震災後公益關懷之旅,在新城海濱開啟的「看海觀心」活動,唱誦〈六字大明咒〉的同時,攜手在石頭上書寫咒的藏文種子字並投入海中,用咒音與和種子字淨化與珍愛海洋並為新城祈福。隨後探訪新城老街、參訪重視偏鄉教育的「練習曲」書坊,與新城天主堂、慈濟精舍與普明寺進行跨宗教交流,圓滿此次靈性生態祈福夏令營。
花蓮中心監院寶臻法師說,花蓮經歷地震和颱風水患重創,希望多舉辦「說走就走小旅行」,關懷與復甦地方生機,這次營隊選用「讓心回家」做為隊歌,期望在災害與環境變動時,大家能心手相連團結一心,安住自心守護「心城(新城)」。
文/柯玫如
圖/新北A、C區和花蓮中心
靈鷲山新北第2屆兒童學佛營27位小三到升國一的孩子,7月20 至21日齊聚聖山寺,學習感恩和札根身好、口好、意好的三好善業。跟著新北A、C區的監院法益法師和寶林法師,還有青年團大哥哥、大姐姐體驗禪修、參訪靈鷲山開山聖殿和羅漢步道,認識植物、探索山海的寧靜和靈性生態。
法益法師告訴孩子們,生命因相同而和諧,因相異而美麗!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主張「靈性即生態;生態即靈性」,一切都是和諧共生的,人類要和自然共存共生,人人要做到「尊重萬物存在的價值,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共同成就分享的世界。」一起走在愛地球的覺醒道路上,才能達到地球平安、人類和平、多元共生,相依共存的生態和諧永續。
團隊力量 學習感恩的心和三好善業
孩子們在學習日記裡,寫下滿滿的看見和感動,很開心在陌生環境可以認識很多不同的朋友。高崎祐弦覺得破冰遊戲中的123木頭人和細胞分裂很好玩,可以感受團隊的力量。林忞萱說,禪修讓他覺得寧靜和放鬆,生活中遇到不開心的事,可以改善不好的生氣和情緒;靈鷲山的生態環境讓楊宇蓁印象深刻,可以了解很多動植物習性;莊立謙在羅漢步道學習如何保護昆蟲;許睿誼說,會試著對一棵樹說好話;上了靈性生態的課,讓吳乙蓁知道不是只有人有靈性,動植物也有的;陳郁茹和劉兆恩很開心看到開山聖殿有名的聖石和山上可愛的貓。
孩子們也在寧靜月滿的星光下,聆聽佛陀故事,學習做個快樂的小小佛教徒,徐紹齊說,學會禮佛很開心;陳品臻喜歡金佛殿,讓心很快可以定下來。從天眼門到多羅觀音的朝山體驗,炎炎夏日,孩子們汗水淋漓,劉泊承分享朝山跪在地上熱熱的,像三溫暖的烤箱,很溫暖,也讓他體會要做個慈悲善良和懂事的人。
透過淨灘活動,具體實踐愛地球的理念,也讓孩子了解海裡的垃圾,絕大多數來自海岸遊憩與日常生活。除了「撿垃圾」,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減垃圾」,從源頭減少廢棄物。最後一天在聖山寺,向小鈺老師學習認識植物以及手作蕨板植葉生態球,體驗共生最近的距離。
說走就走 串起愛與靈性的生命網絡
花蓮中心7月19日至21日舉行暑期靈性生態親子夏令營,此次營隊主題為「讓我們說走就走~串起愛與靈性的生命網絡」,活動結合靈性生態、禪修、誦經祈福、手作手珠、花藝、賞鯨祈福、探訪新城老街與跨宗教參訪行程,內容多元豐富,學員迴響熱烈。
這次親子營將近30人參加,年齡層從5歲到70多歲,有10多位普仁小太陽親子回來參加營隊。首日行前持誦《普賢行願品》,體會多元共生、和諧共存的靈性生態;也學習九分鐘禪與手作愛的串珠。第2天相見歡打氣球活動,意味為花蓮打氣加油,並持誦《藥師經》暨佛供,經云: 「若有流布此經,或復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 ,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希望用慈悲心念經安定人心,串聯人人善心、善念、善緣轉化災劫。
中午體驗吃飯禪、睡覺禪;隨後的花藝與禪課程注重環保,不用海綿且用供燈的杯子插花,展現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靈性之美;傍晚賞鯨祈福活動啟航時,眾人在船上持誦〈大悲咒〉和〈六字大明咒〉,船頭懸掛大悲旗,並以心道法師加持的大悲水撒在太平洋,希望愛心慈心和菩提心守護海洋生態及花蓮。
第3天活動特別選在新城舉行,希望進行震災後公益關懷之旅,在新城海濱開啟的「看海觀心」活動,唱誦〈六字大明咒〉的同時,攜手在石頭上書寫咒的藏文種子字並投入海中,用咒音與和種子字淨化與珍愛海洋並為新城祈福。隨後探訪新城老街、參訪重視偏鄉教育的「練習曲」書坊,與新城天主堂、慈濟精舍與普明寺進行跨宗教交流,圓滿此次靈性生態祈福夏令營。
花蓮中心監院寶臻法師說,花蓮經歷地震和颱風水患重創,希望多舉辦「說走就走小旅行」,關懷與復甦地方生機,這次營隊選用「讓心回家」做為隊歌,期望在災害與環境變動時,大家能心手相連團結一心,安住自心守護「心城(新城)」。
文/柯玫如
圖/新北A、C區和花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