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7
禪修
讀給您聽

禪修認識本心 創造生命另一種可能

近年來,禪修逐漸擺脫宗教色彩,成為被大眾廣泛接受、可以促進身心健康的方式,許多知名企業和組織紛紛將禪修納入員工福利和培訓計劃,例如:Google的「Search Inside Yourself」課程和Apple公司提供的禪修空間。然而,禪修受到越來越多人青睞的同時,也有人疑慮,禪修如果沒有先弄清楚動機,是否會流於跟風?一昧沉浸在靜坐、放鬆,遠離討厭的人和事,不去解決真正的問題,會不會淪為一種逃避?

2017年接觸靈鷲山的禪修,2020年開始護關迄今的法工志潔師姐認為,現代人很多問題源於情緒,而情緒包含生理跟心理,生理的部分就是呼吸,心理的部分則屬於潛意識,她發現現代人普遍缺乏觀察情緒的能力,而當人對自己的情緒感到困惑、無法控制時,面對壓力和挑戰時可能造成負面影響。她認為觀察情緒的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並更有效因應挑戰。

她分享,禪修教我們透過呼吸去覺察,覺察當你呼吸快的時候,有什麼情緒?呼吸慢的時候,有什麼情緒?接受當下的情緒,保持心緒的寧靜,如此能讓自己更包容,容納更多不同的想法,隨時應變,她舉例,有次秋季禪關剛好遇到中秋節,在法師指導規劃下,法工們與大寮及行堂志工合作中秋節晚會,成功克服時間緊迫的障礙,突破自我限制,完成一場人人法喜的中秋節晚會。

禪修,從認清逃避到跟自己和解

已禪修3年多的麗瑛師姐分享,剛接觸禪修時,她很享受禪修時完全禁語、一個人獨處的修行過程,世俗的一切於她如夢幻泡影,然而獨參時,法師的當頭棒喝讓她看清自己在逃避,利用禪修拒絕面對繁瑣的日常,而後她發現,認清自己的逃避,反而能坦然面對問題,她每次禪修前,總都把家裡的事情安頓好,而後心安理得享受7天身心輕安的禪悅。

麗瑛師姐提到,一開始她對家人的情感是很糾結的,雖然很愛他們,但也覺得家人佔據她當志工的時間、束縛她禪修,無法實現自我,於是以禪修逃避煩心的事,而隨著她愈來愈投入禪修,心態慢慢改變,從因為疏於陪伴抱著補償的心態包容家人,改變為發自內心愉悅地陪伴,她說,心態改變,包容度跟心量就變大,以前看不順眼的行為都變得很美好,家人間相處的量雖然減少,質卻變好,家庭氣氛變得更和諧。

麗瑛師姐認為,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人人覺得被束縛,被家庭、被工作、被責任等等一切束縛,真正能享受在其中的很少,她看到身邊有人把興趣變成工作,然而久了產生職業倦怠,想要逃,又放不下做出來的成績,因為心累而去禪修,充電後再回來面對生活的壓力,然而心態沒改變,電力耗盡又回到心累的原點,她說,這時候正念就很重要,要有善知識引導,才能在生活中時刻都提起正念。

不勞而獲,意指毫不費力而得到收穫,麗瑛師姐因為師父(心道法師)的一句話,對這4個字更有深刻的感觸。「你把覺性綁在呼吸上,就一直這樣練習,有一天證得的東西就會不勞而獲。」她親身體驗,經過長久堅持的努力練習,毋須刻意強求便可認識本心。麗瑛師姐說,雖然她不算一個很精進的禪修者,但這幾年非常努力做志工,一天突然發現,以前苦苦追尋的寧靜,想要抓取的喜悅,在一直做一直做的過程中,忽然就出現了。她分享自己因修行而改變的歷程:逃避、看清自己的逃避、努力想改變,而今終於跟自己和解,發自內心地包容家人,不再糾結於實現自我跟家庭束縛的衝突中。

禪修不需要抱持著嚴肅的心態,也不一定要懷抱修行的目的,它可以做為一種幫助你紓解身心壓力的興趣,也可以是一種沉澱心靈、追尋自我的方式,有人因為禪修而挑戰自我,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也有人跟自己和解,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當你有了「禪修好不好?」、「我需要禪修嗎?」這些疑問時,不妨用開放的心態,去認識它、接觸它,為自己的生命創造另一種可能。

文/張育寧 圖/文獻中心、余志潔、劉麗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