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青年回佛對談 聚焦愛地球愛和平
國際非政府組織「愛與和平地球家」與世界宗教博物主辦的第十五場回佛對談,將於9日在美國紐約登場,今年首度鎖定年輕族群為主談人,希望將宗教對話延伸至下個世代,並聚焦「愛地球、愛和平」主題。該組織創辦人暨靈鷲山佛教教團開山住持心道法師期盼透過聆聽、對話、交流與合作,打破隔閡、化解誤會,營造尊重、包容與博愛的共生世界。
回佛對談自2002年開始,至今在11個國家舉辦過14場對談,成果豐碩,今年更邁向第15場。10到12日並首度在紐約的長島舉辦為期三天的禪修活動,期盼寧靜和平的種子深植人心。
回佛對談回顧
GFLP創辦人心道法師大事記
9月9日 | 議程 |
10:00-10:30 | 開場 心道法師致歡迎詞 協辦單位紐約「永續發展委員會」代表致詞 回佛對談15周年回顧影片播放 |
10:30-11:00 | 佛教與穆斯林青年自我介紹 |
11:00-12:00 | 討論主題一、你如何看待現今的世界?你希望塑造怎樣的世界? 討論主題二、你的宗教信仰對塑造世界有何影響?或在這一願景上扮演何種角色?兩者有何關聯性?如果是這樣,你會怎麼做? |
12:00-13:00 | 午餐 |
13:00-14:00 | 討論主題三、要讓這個地球變得更美好,我們有什麼方法可以一起來努力?您有何具體做法、計畫或談談實際的案例。 |
14:00-14:30 | 總結與互動問答 |
14:30-15:00 | 心道法師結語 |
19:30-21:00 | 「愛地球、愛和平」音樂會 |
事件 | 時間 | 地點 | 主題 | 備註/影響及意義 |
第一場回佛對談 | 2002/3/7 | 紐約 | 找到共識、共謀和平 | 世界首次以「在地主題」、系列性跨國、跨城市巡迴的回佛對談。 |
第二場回佛對談 | 2002/5/11 | 吉隆坡 | 全球化運動在亞洲 | |
第三場回佛對談 | 2002/7/30 | 雅加達 | 靈性全球化 | 對談獲各方熱烈響應,前印尼總統瓦西德全程參與。三週後,印尼國會取消原擬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宣布伊斯蘭教、印度教、基督教、佛教、儒教「五教共和」,成為尊重宗教多元化的國家。 |
第四場回佛對談 | 2003/5/3 - 2003/5/5 |
巴黎 | 全球倫理善治 | 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總部擴大舉辦,時值美伊戰爭5月1日正式停戰的第三天,格外引起重視。與會者會後一同到巴黎一座佛寺禪修,還到清真寺喝甜茶,建立跨宗教相依共存的契機。 |
第五場回佛對談 | 2004/4/25 - 2004/4/30 |
德黑蘭 | 宗教的責任:與其他宗教對話 | |
第六場回佛對談 | 2004/7/11 - 2004/7/14 |
巴塞隆納 | 佛法、阿拉與善治 | |
第七場回佛對談 | 2005/11/6 | 摩洛哥 | 宗教與社會 | |
第八場回佛對談 | 2006/10/16 - 2006/10/18 |
北京 | 宗教與生死觀 | |
第九場回佛對談 | 2008/6/11 - 2008/6/13 |
台北 | 全球化與靈性傳統:各宗教的對談與省思 | |
第十場回佛對談 | 2008/9/3 - 2008/9/4 |
紐約 | 邁向地球家 | 普世人權宣言六十周年紀念 |
第十一場回佛對談 | 2009/12/3 | 墨爾本 | 在追求正義中締造和平 | 配合第五屆世界宗教大會,「世界大不同:聆聽彼此,療癒地球」 |
第十二場回佛對談 | 2010/6/28 - 2010/7/1 |
拉達克 | 暴力:衝突解決的宗教資源 | 第十二世嘉旺竹巴法王出席對談 |
第十三場回佛對談 | 2012/7/17 - 2012/7/18 |
雅加達 | 全球化時代下的宗教責任與使命、亞洲宗教的愛與寬恕 | |
第十四場回佛對談 | 2015/10/16 | 鹽湖城 | 療癒戰爭、仇恨與暴力的傷痕 | 配合第六屆世界宗教大會,「找回心中的地球家」 |
第十五場回佛對談 | 2016/9/9 | 紐約 | 愛地球、愛和平 |
時間 | 重要事蹟 |
1948 | 出生於緬甸的金三角地區的一個偏遠村莊。 |
1952 | 4歲時,父親亡於匪亂,與母親、妹妹失聯,被親戚收養。 |
1961 | 13歲時,落戶台灣。 |
1963 | 15歲時決心修行和冥想 |
1973 | 年25時任命為和尚,法名「心道」是指心靈的方式。他開始練習在野外和墓地孤獨冥想;他禁食很多次。閉關斷食最長的一次約兩年。 |
1984 | 靈鷲山無生道場成立 |
1990 | 籌建世界宗教博物館計畫 |
1991 | 「靈鷲山宗教博物館資訊籌備處」正式成立,他開始前往許多國家,參觀各種宗教傳統,許多信仰的宗教領袖從事間對話,並獲得支持。 |
1999 | 赴南非開普敦參加「第三屆世界宗教會議」,發表兩篇演說,與前南非總統曼德拉同為會中重要演講者之一 |
2000 | 受邀參加聯合國「千禧年宗教及精神領袖世界和平高峰會」,以唯一台灣宗教代表身分上台發表祈禱文 |
2001 | 世界宗教博物館開館,將11/9開館日訂為「世界宗教和諧日」,並成立「全球聖蹟保護委員會」。 |
2002 | 成立NGO 「愛與和平地球家國際組織」(Global Family of Love & Peace,簡稱GFLP),啟動了一系列回佛對談 |
2003 | 啟動萬人禪修計畫,開啟靈鷲山禪修社會運動的緣起。 |
2005 | 啟動聖山計畫 |
2006 | 為期一年的閉關結束,體重掉了逾20公斤 |
2008 | 受邀參與世界伊斯蘭聯盟舉辦的「宗教對話論壇」,為世界衝突找到新出路。 |
2009 | 應邀參加瑞士「禪、卡巴拉及基督宗教的神秘主義」國際會議,隨後訪問波蘭奧斯威辛集中營紀念館;最後轉往英國出席「伯明罕世界宗教博物館籌備委員會」會議。 |
2009 | 邀出席世界宗教大會理事會(CPWR)召開的澳洲墨爾本「第五屆世界宗教大會」,並主持「衝突化解」專題論壇;會期間舉辦第11屆「回佛對談」 |
2010 | 獲緬甸頒發國家最高榮譽獎章-「傳授禪修卓越優秀獎」;同年10月,獲美國理解寺選為全球跨信仰遠見者。 |
2011 | 獲邀參加世界回教聯盟在台舉辦之「2011人類共同價值對話」研討會,發表「宗教團體與人類衝突」演說 |
2012 | 美國弘法行,應邀前往芝加哥聖母(諾特丹)大學出席「實踐聖潔的故事:跨宗教理解運動論壇,發表「轉換自我與世界-佛教靈性的故事」演說 |
2012 | 參與印尼雅加達舉行的2012年第十三屆「回佛對談──亞洲宗教的愛與寬恕,以「全球化時代下的宗教責任與使命」為題發表演說;並於對談閉幕時帶領全體與會人員進行禪修。 |
2013 | 在北京大學舉辦「慈愛與寬恕──儒釋道思想與當代社會的對話」論壇,探討儒釋道文化在現代生活的實踐,並於會中發表「儒釋道文化中的慈愛與寬恕」專題演說,認為儒釋道的實踐與倫理都離不開「慈愛與寬恕」。 |
2014 | 受邀參加於冰島首都雷克亞維克市舉辦的第二屆人類精神論壇,暢談「愛與慈悲」的重要性 |
2014 | 啟動緬甸弄曼計畫 |
2015 | 受邀參加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舉辦的第六屆世界宗教大會(CPWR),期間舉辦第十四屆回佛對談「找回心中的地球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