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2
教育
讀給您聽

第一線行菩薩道 靈鷲山六項生活原則落實在緬甸

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 說,六項生活原則「一心、二愛、三好、四給、五德、六度」是靈鷲山的文化,「愛地球、愛和平」是靈鷲山的志業。緬甸弄曼沙彌學院是培育僧伽人才的搖籃,積極推廣六項生活原則,並規劃為沙彌的長程教育,在沙彌學院執事恆明法師的帶領下,中、緬教育團隊齊心協力,為地球永續、僧伽教育共創美好未來。

六項原則實為一體 教學專業跨越國情鴻溝

恆明法師提到,六項生活原則是六個也是一個,如同師父(心道法師)所說,六項生活原則是靈鷲山的文化,六個原則是一體的,推動的是一個完整的理念,是不能切割的。如何將六項生活原則落實在生活中?恆明法師表示,沙彌學院現在做的很多事,本來就符合六項原則的精神,只要讓沙彌們更具體了解六項生活原則內容,將兩者密切結合,就可以在生活中落實得更好。

猶如沙彌學院實施6年多的一分禪,就可以結合涅槃妙心,在佛教教義中,涅槃就是完全沒有貪瞋癡,教育沙彌在這一分鐘內,完全沒有貪瞋癡而寧靜,讓自己專注,感受內心平和的喜悅。而沙彌學院行之有年的垃圾分類,以及手工肥皂手作課程,都是將地球資源循環再利用,也是二愛「愛地球、愛和平」的具體實踐。

法師也感謝專業的教師志工團隊帶來有創意、有系統的教學方式,讓年紀小的沙彌理解什麼是六項生活原則,他提到,為了克服文化與語言的鴻溝,讓沙彌理解六項生活原則的真諦,教師志工團隊學習並消化靈鷲山六項生活原則後,與他反覆討論,設計教學流程,並舉辦營隊培育緬籍教師為種子老師,由種子老師們應用學到的引導式教學法,將六項生活原則轉化為較接近緬甸文化、國情的內容,讓沙彌更容易學習。

善緣與願力克服數位落差

疫情擋不住教育前行,即便近年來教師志工無法親臨緬甸,透過科技無遠弗屆的力量,沙彌的教育仍依著計畫一步步地向前邁進。培訓種子教師的六項原則營隊以線上方式進行,透過Zoom會議平台讓學員們以小組方式上課,也親身體驗開放式、引導式的教學方法。

雖然緬甸的網路基礎建設尚在發展中,恆明法師與團隊仍努力克服數位落差,由於沙彌學院沒有光纖,老師須用自己的手機上網,學校也會補貼老師們網路資費,因電腦數量有限,學校便添購投影機及廣角鏡頭,讓每個沙彌都能看到畫面,參與課程。

緬甸供電不穩,時常斷電也是上課一大難題,所幸有企業捐助了幾十台筆電,即便遇到停電,課程也不至於中斷。學校並大量採購蓄電池,以降低停電對上課的影響,雖因疫情及政局不穩,商貿往來不易,物資運送困難,大家還是齊心協力克服種種難關,希望透過教育翻轉沙彌們的未來。

弄曼沙彌學院以心道法師理念為核心

在疫情恐慌及政局不安的緬甸,弄曼沙彌學院仍如常運作,起了安定人心的作用,也更堅定大家對佛教的信心。恆明法師提到,弄曼沙彌學院能夠上下一心,在艱難中步步前行,歸功於中、緬團隊彼此的信任跟默契,學校建立迄今,團隊已經合作了4、5年,師父也任命了幾位當地的幹部,被委以重任的比丘,感念師父的信任與肯定,肩負傳承佛教的使命,更是兢兢業業不敢懈怠。雖然因為國情及文化的差異,共事過程中須不斷磨合,但雙方一直存在著讓沙彌學院未來更好的共識。

法師提到,從行菩薩道的角度而言,在當地度化眾生,真正走到第一線是很不容易的,他很慶幸自己有這樣的機會,興辦以師父理念、佛教精神為核心的沙彌學院,將全球信眾的愛心傳達給緬甸的沙彌,與他們結善緣,親身感受到佛教慈悲的精神,即便他未來不是成為比丘,曾受過佛法薰習,也因為受教育得到知識,相信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就弘揚佛教的層面來看,法師生活若是太困苦,囿於生計,將無法專心辦道,沙彌學院讓每一位僧眾、沙彌能專注修行,未來不管他成為大成就者或是盡職弘法的比丘,續佛慧命,都是我們樂意看見的結果,也是出家人的天職,剛好有機緣能夠做到這樣的事情,就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希望讓師父的理念能在弄曼完整落實。

文/張育寧

圖/文獻中心、弄曼沙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