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1
2021
讀給您聽

2021年五月大事記

日期 

活動摘要 

05/01~05/02 

靈鷲山於上院無生道場舉辦「樂活二日禪」。 

05/01 

靈鷲山台北講堂於上院無生道場舉辦「朝禮靈鷲聖山暨大悲咒共修」。 

05/01 

靈鷲山台南分院舉辦「一日禪」。 

05/01 

靈鷲山高屏講堂舉辦「大悲咒共修」。 

05/02~05/23 

靈鷲山在上海合川空間舉辦「平安禪實修特訓營」,為「一日禪」與「21天禪修特訓營」,以線上形式與實體課程併行。 

05/02 

靈鷲山寂光寺舉辦「宜蘭龍潭湖朝山環山」活動。 

05/02 

靈鷲山基隆講堂舉辦「大悲咒共修」。 

05/02 

靈鷲山台北講堂於新北市天籟渡假酒店舉辦「委員FUN心營」。 

05/02 

靈鷲山中壢中心啟建「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05/02 

靈鷲山桃園講堂舉辦「水陸先修前行會議」。 

05/03 

靈鷲山基隆講堂舉辦「誦戒會」。 

05/05 

靈鷲山嘉義中心舉辦「禪修共修」。 

05/05 

靈鷲山寂光寺連續三年認養宜蘭龍潭湖環湖路的路燈,宜蘭縣礁溪鄉張永德鄉長特別藉宜蘭礁溪地區「模範母親表揚大會」,頒發認養路燈的感謝獎狀給予靈鷲山以表感謝。 

05/05 

靈鷲山花蓮中心舉辦「大悲咒共修」。 

05/07~05/08 

靈鷲山台北講堂舉辦「大乘妙法蓮華經共修」。 

05/08~05/23 

靈鷲山於下院聖山寺舉辦2021聖山寺「香湯浴佛」、「點燈報親恩」、「頂佛足求金榜」3合1活動。 

05/08~08/12 

靈鷲山嘉義中心每週六舉辦線上課程「阿含期初階主題——初轉之法」,共八堂課。 

05/08~05/09 

靈鷲山蘭陽講堂與宜蘭縣孝親尊師聯盟,於宜蘭運動公園體育館廣場,舉辦第14屆「萬佛燈會~萬佛平安夜」暨「有孝平安年~甲父母洗腳」,祈願新冠疫情消弭、台灣平安。 

05/08 

靈鷲山護法會舉辦「靈鷲山數位學習幹部培訓工作坊」。 

05/09 

靈鷲山基隆講堂舉辦「一日禪」。 

05/13~07/26 

因應全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逐漸升溫,世界宗教博物館暫時閉館。 

05/14以後 

因應全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逐漸升溫,靈鷲山全臺弘法活動暫緩或改以線上形式舉辦。同時發起全球信眾每日持誦〈楞嚴咒心〉,回向疫情早日消弭、臺灣平安。 

05/15 

靈鷲山龍樹生命和平教育中心首次舉辦「龍樹EPL青年線上一日禪」。 

05/15~09/18 

靈鷲山泰國禪修中心每週六開設線上課程「阿含期初階主題——初轉之法」,共十六堂。 

05/15 

靈鷲山馬來西亞吉隆坡中心舉辦線上「一日禪」。 

05/16 

靈鷲山以線上方式啟建2021年第三場水陸先修法會:「藥師寶懺暨瑜伽燄口法會」。 

05/16 

靈鷲山香港佛學會、紐約道場分別舉辦「浴佛節」活動。 

05/19 

靈鷲山舉辦線上課程「阿含期初階主題——初轉之法」結業式。 

05/20 

靈鷲山開山大和尚暨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受天主教羅馬教廷之邀,參與第二十六次《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簡稱COP26)的會前會議「信仰與科學:邁向COP26」。在每月召開的第五次線上前置會議中,提出「回歸靈性智慧,了悟萬物同根同源」,呼籲人們重視靈性生態。 

05/20 

因應全臺新型冠狀病毒逐漸升溫,靈鷲山慈善基金會捐贈一千份愛心防疫包給予新北市政府,為市府防疫盡一份心力。 

05/20~06/24 

靈鷲山樹林中心每週四舉辦線上「阿含期基礎課程」,共六堂課。 

05/23~06/13 

靈鷲山舉辦線上共修「2021大悲閉關21」。閉關圓滿當天,總共持誦4,981,574遍,全數迴向地球平安,願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早日消弭。 

05/23 

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於生命和平多元空間舉辦線上課程「益菌生釀飲——空無茶」釀製教學。 

05/23 

靈鷲山馬來西亞柔佛中心舉辦線上「一日禪」。 

05/25 

靈鷲山三乘佛學院開設線上僧眾課程「阿含期基礎課程教材說明」,禮請寶祥法師主講。 

05/25~11/09 

靈鷲山高屏講堂每週二開設線上課程「阿含期初階主題——初轉之法(講堂共學班)」,共十五堂。 

05/26 

心道法師受國際佛教聯合會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nfederation,IBC) 邀請,於衛塞節(Vesak)線上聯合祈福活動致詞。 

05/26 

靈鷲山馬來西亞吉隆坡中心與檳城禪修中心舉辦四期教育「阿含期初階主題——初轉之法」線上課程圓滿結業式。 

05/30 

靈鷲山印尼雅加達中心、新加坡中心分別舉辦線上「一日禪(入門班)」。 

05/30 

靈鷲山舉辦線上課程「轉心新氣象——禪生活共學」。